天秤的兩端:新創公司要尋找政府補助還是外部投資?

by | 8 月 30, 2019 | 企業貸款, 企業貸款專題 | 0 comments

對於很多創業中的小老闆,相信「尋求資金管道」一直是個難題,最常見的是新創公司究竟要尋找政府補助還是外部投資?

本篇文章將說明補助及外部投資須具備的條件有哪些?適用的時間點又有何差異?首先要說明關於補助及外部投資的3個觀念:

觀念1: 研發階段可善用補助

在創業時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大多是資金不足,無論是產品的研發、機器設備的購置都是需要一次性的大筆支出,而報酬往往沒辦法短期彰顯,因為產品服務不具穩定性,因此創業初期尋求政府補助是一個好辦法。

補助大多是政府提供經費給企業做研發創新,補助是不用歸還的,但相對要有效益,包含對企業、產業甚至國家的效益。

政府補助可以分為2個階段:

  1.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認證

    這是使用一些簡短或不完整的「想法」去驗證某個概念或是理論,是研發產品前很重要的步驟,因為公司在進行商品化前務必驗證產品可行性,隨後再考量是否要投入更多資源,此階段可以參考針對技術創新研發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企畫(SBIR) 。

  2. 研發階段朝向商品化

    若在POC階段通過全方面考量,就到了投入更多資金的產品商品化的階段,研發階段到商品化是風險較高的過程,可能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問題,此時可以尋求針對產品開發的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或是針對創新內涵的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 等。

申請政府補助時除了可以爭取研發所需的資金,也可以透過申請計畫和評審委員互動,重新思考產品的方向及探討產品可能產生的問題。

觀念2:補助必伴隨著繁瑣程序

申請政府補助時會遇到非常多規定,如申請資格限制,再來是需要繳交很多書面文件如公司401報表、有關勞保稅務物的清單、相關主管及個人資料的蒐集等,還有最重要的申請企畫書,另外,許多補助通常會有獲獎次數限制。

另外也要特別注意,政府補助常常會有特定時間、行業或是關於公司的資本額的限制,可以先鎖定適合自己公司申請的方案,事先準備好資料!

觀念3:公司加速成長時可以尋求外部投資

由於補助是提供給新創公司研發、初期營運使用,金額多半不大,等到初期營運穩定後進入加速成長期時常伴隨擴大業務規模的需求,此時尋求外部投資是一個好的選擇,外部投資可以長期提供公司資金且金額也較大。

尋找外部投資時,營運計劃書(Business Plan, BP)是不可缺少的東西,營業計劃書書是公司和投資人間溝通的工具,這份企劃書可以給投資人一個完整的脈絡,包含創業的企圖心及動機、具體的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提案,不只是給投資人看,營運企劃書也代表創辦人的決心。

尋求外部投資有哪些管道?

本文提供2種方式:
1.以擴充營運為目的的現金增資
2.透過投資幫助新創公司營運的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

創投會尋找怎麼樣的公司?

首先是團隊本身,包含團隊成員的人格特質、團隊的信譽及業界風評;再來是財務方面,公司要有合理的財務預測及良好的經營能力,若能拿出初步最小產品測試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產生實際交易數據後,讓投資人能夠去評估此產品市場接受度,也能更容易去衡量其市場價值,如此也能提高投資人的接受度!

最後,由於外部投資人對於經濟趨勢及市場動向很清楚,企業在尋求外部投資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公司缺乏的領域及了解現在市場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如此一來,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服務。

對於創業有興趣者歡迎參考下列文章:

最後,企業主若有信貸需求,可以到AlphaLoan實貸比較網免費進行利率/額度預測!

建議:公司在研發初期可以尋求補助,快速成長時可以尋找外部投資。

看完這篇你一定要知道的3件事情:

1.研發階段可善用政府補助降低資金短缺問題。

2.申請補助必定會繳交繁瑣文件且金額通常不大。

3.公司快速成長時可尋求外部資金如創投。

信用教練

信用管理界的館長!想要有良好信用,就和良好的體態一樣要靠觀念+訓練!
T 延伸閱讀
常常聽到的5+2創新產業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迅速了解!

常常聽到的5+2創新產業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迅速了解!

在之前文章曾提及經濟部提供的一些補助,包含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補助計畫DCDA、製造業價值鏈資訊應用計畫及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TIIP,今天本篇要再介紹經濟部提出振興台灣經濟的5+2創新產業計畫,主要是希望在智慧化的時代下,可以幫助台灣的產業升級轉型。 那麼5+2產業的範圍到底有哪些呢?...

0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