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的文章提過一些關於企業主申請貸款時需要注意的事情,而本文整理了聯徵中心的開放資料,利用大數據分析企業規模及企貸金額與家數之間的關係,帶你看看企業規模會不會影響企貸!
首先,Annie整理了近5年企貸總新增的金額,以百萬為單位,可以看出這5年來企貸的金額逐年成長,總新增金額成長了近3成。


但是企貸總金額的增加可能來自於2個要素,分別是申請企貸的公司數增加或是單一公司得到的企貸金額增加導致平均企貸金額跟著上升,於是本篇從這個觀點進一步分析。

從上方這張圖可以看出企貸的總家數年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逐漸平緩,其中以2015年~2016年時增加的5000多家最多,不過很有趣的是,2015年~2106年的企貸平均金額卻是顯著下降;而其他年度的企貸平均金額卻是和總家數一起上升。
接下來要分析2個問題:
- 過去5年以來企貸新增的1萬多家是來自於哪個規模的企業?
- 平均企貸金額(橘線)為什麼呈現先降後升的走勢?
下方整理過去5年企貸家數的分布圖,首先先介紹聯徵中心如何將企業分成4種規模:
定義 | ||
---|---|---|
上市櫃企業 | 於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掛牌交易之企業 | |
大型企業 | 非屬上市櫃企業,但資本額達8000萬以上 | |
中型企業 | 3000萬≦資本額<8000萬或過去1年授信金額達3000萬 | |
小型企業 | 資本額與過去1年授信金額皆小於3000萬 |

由上圖可以看出,企貸新增的1萬多家約有7成是來自於小型企業,剩下的多來自於大型企業,至於上市企業的企貸家數則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平均貸款金額在2015年~2016年呈現下降趨勢,Annie認為是當年度的小型企業企貸增加數明顯,但微型企業能貸到的金額較有限,因此拉低整體平均貸款金額。
從企業規模可以看出資本額非常大的上市櫃公司企貸數一直維持在1000多家,這也非常合理,因為台灣過去5年的上市櫃公司總數一直維持在1500~1700家左右;而比較有成長的是小型企業,在過去幾年就增加了約15000家,這可能意味著結合Fintech等科技,已經有不少新創公司崛起。

近年來,微型企業向銀行貸款的家數越來越多了,而微型企業可以貸款的金額大概穩定維持在幾百萬內,而資本額大或是規模大的上市櫃公司,償債能力相對也會比較好, 銀行也會願意給予更高的貸款,因此企貸金額來到了30多億。
建議小型企業平常可以跟銀行建立良好的信用關係,因為跟AlphaLoan實貸比較網 合作的不少銀行有想降低小型企業資本額的門檻,這也說明銀行漸漸願意放款給小型企業了!
對企業主申貸有興趣者歡迎參考以下文章:
【企業主申貸時,準備的401報表是什麼?】
【企業主辦理貸款時,銀行最在意哪3件事情?】
看完這篇你一定要知道的3件事情:
1. 規模越大的公司可以得到的企貸金額也會相對高 。
2. 小型企業的企貸家數有明顯增加趨勢,代表銀行更加願意貸款給微型企業,因此建議小型企業平常可以跟銀行建立良好往來關係 。
3. 若對企業主信貸有興趣,歡迎使用AlphaLoan實貸比較網,免費幫你從大數據的角度分析過件率以及利率條件!
0 Comments
Trackbacks/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