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常常搞不清楚自己有哪些貸款呢?貸款繳了好久,也不知道到底還剩下多少,感覺貸款好像個無底洞,每月都吃掉你好多錢,也搞不清楚貸款的種類跟明細,其實這些訊息通通都在個人信用報告裡喔!個人信用報告有個借款資訊包含現金卡、信貸、車貸、房貸的額度及明細等等,以及是否擔任別人的保證人,想知道個人信用報告內的借款資訊紀錄了什麼內容?有哪些細項?會對信用評分造成什麼影響?各項紀錄又會留存多久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還沒看過前幾篇的朋友,可先看【2021最新】個人信用報告大全,統整概括介紹。
內容目錄
個人信用報告-借款資訊詳細解析
再次回到個人信用報告解析,一樣先來看到信用報告的第一頁會有一張彙總表,標示出你過去有哪些信用相關的紀錄。
揭露期限內有任何資料,第三欄「有/無信用資訊上」內會顯示「有」,第四欄「參閱信用明細」內也會標示出參閱哪份表格;若是沒有資料,就會顯示「無」,參閱明細也不會顯示表格編號。借款資訊則是屬於第一類別。細項分別是「借款總餘額資訊」、「共同債務/從債務/其他債務資訊」及「借款逾期、催收或呆帳紀錄」。

借款總餘額資訊表
借款總餘額資訊表分為2個部分:第1部分是截至信用報告申請日一個月前為止,你與各家銀行的借款餘額總明細;第2部分是信用報告申請日前一個月內的還款明細資訊。以下分別說明。
第1部分:借款餘額總明細
包含向哪家銀行借款、訂約金額、未逾期餘額、逾期金額、科目、用途、最近十二個月遲延還款紀錄等8個項目。訂約金額就是指銀行審核通過、最高可以放款的金額,其中「逾期金額」、「最近十二個月遲延還款紀錄」這2個項目最好都要是「0千元」或「無」,若是延遲紀錄出現2次以上,通過信貸審核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是對信用造成很嚴重的扣分影響。
「科目」是指該筆貸款申貸時,金融機構依據借款人提供實物為擔保與否、資金用途及期別,所訂定之會計科目名稱。科目大致上有:長期/中期/短期放款,分為有沒有擔保;以及現金卡放款等等。
短期放款:一般年限為1~3年,若有擔保品,其貸款產品如:訂單貸款。
中期放款:一般年限為3~7年,通常信用貸款就是屬於中期放款,若有擔保品,其貸款產品如:汽車貸款。
長期放款:一般年限為7~30年,若有擔保品,其貸款產品如:房屋貸款。
「用途」是指該筆貸款申貸時,申貸人所選擇貸款用途,常見的有:購置不動產、購置動產、週轉金……等。
第2部分:一個月內還款明細(每期還款明細)
通常為一個月的日期區間內,你有往來銀行每日報送的撥款、還款或遲延還款明細資訊。代表每月應該要還的月付金是多少,每期應付帳款會關係到「月負債收支比」。
月負債收支比=每個月需要償還的負債÷平均月收入x100%
通常銀行審核通過的貸款額度,會是使用者的月負債收支比約40~45%,如果加上房貸的話,最多可能會達到70%。畢竟以銀行的角度來說,若是你的月負債收支比太高,每個月薪水扣掉房租/房貸、生活費後,剩下的錢根本不夠需要繳交的貸款。
最後表格尾段未結案之借款總餘額資訊,是指截至印表時間止,金融機構報送的最新借款總餘額。
計算方式為:前期借款總餘額+本期撥款總金額-本期至信用報告申請日止的還款總金額。

共同債務/從債務/其他債務訊表
共同債務/從債務/其他債務資訊表會記錄,是否有擔任保證人或提供其他擔保品。簡單來說就是記錄你有沒有當保人,若有的話你是當誰的保證人,他借了多少錢,有沒有如期還款等等,這也是銀行評估信貸的部分,畢竟你當保證人,就代表若是主債務人沒有還款,你要幫他還,就算你的各項條件信用都很好,也有可能會因為你當了保人,而變成了銀行眼中的高風險群,導致信貸申請沒過或是利率變差。

借款逾期、催收或呆帳紀錄表
良好的信用報告內,最好不要出現借款逾期、催收或呆帳紀錄表,一旦曾經有出現相關紀錄,貸款申請不通過的機率就會很高。最後一欄「結案日期」欄位內有顯示日期,代表你跟銀行之間已經沒有債權債務關係。

借款資料註記會保留多久?
借款逾期、催收及呆帳紀錄揭露期限,是從清償日起揭露3年,若是未清償則會持續顯示在信用報告上,而呆帳紀錄最長不超過自轉銷日起揭露5年。
總結
現在社會,幾乎人人都會與銀行往來,銀行金融商品這麼多種,借款種類也這麼多元,尤其是貸款,短則3~5年,長則向房貸20~30年,時間一久,真的會搞不清楚自己現在到底還有什麼借款,每個月總共要支出多少還款金額,借款還有多少尚未償還等等,其實這些資訊通通都列在個人信用報告裡,而且每年都有一次免費申請查閱個人信用報告的機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整理自己還有多少借款,該怎麼樣才能以最有利的方式還清借款,可是很重要的喔,先理債才能順利理財!
重點整理—你一定要記住的3件事
- 還款延遲紀錄出現2次以上,通過信貸審核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
- 月負債收支比<70%,超過45%以上,信貸核貸率顯著降低。
- 當保證人也會對信用評分造成負面影響,請勿隨意當保證人。
延伸閱讀
0 Comments